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平安基金挖到李化松确实是挖到了宝,不仅仅自身投资能力出众,还给平安基金的投研水平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提升。

  两年过去,当时的担忧成为现实,李化松批量发行的产品中只有平安高端制造混合和平安核心优势混合两只截至目前实现盈利,其他产品亏损惨重并排名倒数。

  更令人失望的是,李化松“带货”的产品已经有不少“分发”给了其他基金经理管理,而这批基金经理实力非常有限,未来投资者能否回本可能需要打问号!

  李化松个人的声誉也受到影响,他巅峰时期管理规模约230亿元,单只产品能募集资金高达90亿元,而现在管理规模仅23亿元,缩水90%。

  3月1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李化松因工作需要卸任平安均衡优选1年持有混合和平安稳健增长混合基金2只基金。

  其中平安均衡优选1年持有混合是李化松2021年9月24日发行,A、C份额合计规模约5亿元,产品在李化松任期内亏损高达50.63%,在同类产品中排名2012/2281。

  平安稳健增长混合是李化松2021年1月13日发行,A、C份额合计规模约90亿元,产品在李化松任期内亏损17.44%,同类产品中排名437/549。

  最让人揪心的是平安稳健增长混合,产品由张恒和曾小丽接管,两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时间均超过5年,但管理产品主要为债券型基金。

  粗略统计,李化松在平安基金累计管理过14只产品,以他的名义发行了8只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结果并不美好,我们来一一盘点。

  平安均衡成长2年持有发行于2022年7月,也是一地基毛此前发文提醒投资者需要避雷的产品,由于市场环境的恶化以及李化松业绩的滑坡,产品募集规模仅为4亿元左右。

  目前平安均衡成长2年持有由李化松单独管理,截至目前亏损36.77%,在同类产品排名2574/3132。

  由于李化松还没有管理满2年,在未来100多天基金经理应该比较稳定,但按照现在卸任产品的势头,未来并不好说。

  在增聘俞瑶当季度,平安兴鑫回报一年定开的重仓股与李化松的其他几只产品出现较大幅度偏差,所以俞瑶大概率已经开始占据管理产品的主导地位。

  例如平安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近2年亏损23.72%,是为数不多跑输挂钩指数的产品之一,在同期中证500指数增强型产品中排名倒数!

  平安兴鑫回报一年定开在俞瑶管理的242天内亏损接近20%,产品累计亏损幅度达到43.79%,基本上属于回本无望,前景堪忧。

  2021年12月2日,增聘基金经理何杰,对比平安低碳经济混合和平安智慧中国混合的持仓可以发现,两只产品已经出现了较大分歧,何杰可能已经成为产品的主要管理人。

  从历史数据来看,何杰相较于其他几位接管李化松产品的基金经理,业绩要好看不少,是未来存在一丝希望的产品。

  产品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李化松单独管理,成立至今亏损约40%,在同期同类产品中排名1016/1106。

  平安新兴产业混合型(LOF)成立于2020年4月10日,原名平安科技创新3年封闭混合,3年封闭期届满后名称调整为“平安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

  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几家头部科创主题基金发行时,推广力度之大,投资者认购热情之高,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

  不过虽然发行时磕磕绊绊,但平安新兴产业混合(LOF)整体表现还算不错。李化松任期内实现收益42.91%,同类排名316/965。

  目前平安新兴产业混合型(LOF)由翟森单独管理,虽然3年内亏损24.91%,但同类排名依然在前30%附近。

  平安高端制造自成立以来一直由李化松单独管理,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29.52%,在同类产品中排名349/679,总规模约6亿元,缩水幅度并不算大。

  平安核心优势混合是由李化松于2019年1月29日单独发行,由于发行位置较低且随后市场大幅反弹,产品在李化松单独管理期间一度实现翻倍收益。

  需要吐槽的是,产品自周思聪管理之后重仓股大换血,目前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来自医药生物板块,这是要搏命的架势啊?!

  令人唏嘘的是,巅峰时期李化松管理规模约230亿元,单只产品就能募集资金高达90亿元,而现在管理规模仅23亿元,缩水90%。

  平安智慧中国是李化松在平安基金的“门面”产品,管理时间较长,目前业绩勉强排在前50%,未来行情好了可能业绩还能往上冲一冲。

  过去李化松多只产品的发行资料都是拿平安智慧中国来做背书,如果卸任那么恐怕未来发行产品的资料都不好拼凑。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