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军全盛时兵力10万人全面抗战后这支部队去向如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此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而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的便是着名的29军部队。
说起29军来,大家除了卢沟桥事变外,还能想到大名鼎鼎的大刀队。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29军大刀队声名显赫,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也让29军这支部队闻名全国。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后,其麾下的西北军一部溃散,一部投靠蒋介石,其余部队在宋哲元的带领下退入了山西。
当时整个华北地区是由率军入关的张学良所掌控的,张受蒋介石之命,整理阎锡山的晋绥军和退入山西的西北军余部。最终给了晋绥军第32军到35军的番号,而宋哲元所率的这部分西北军被改编为了29军。
最初的29军下辖37师冯治安部和38师张自忠部,每个师各有3个旅,后以37师一部扩编出了暂编第2师,而38师张自忠部则掌控不了本师的张人杰旅,因此该军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事编制是很复杂的。
1933年长城抗战时,29军全军一共有22000余人,其中一部留守山西阳泉,开赴前线军将领何基沣回忆:
这里需要强调下,因为29军战士大多有大刀,故而当时在宣传中多用大刀队之语。实际上这并不是个正式编制,当时夜袭部队以手枪营/连为先锋,其除背大刀外,还装备有驳壳枪或冲锋枪,并不是单纯的冷兵器部队。而且这样的部队比较少,夜袭的主体仍是普通的步兵部队。
据日军统计,其在遭到29军夜袭后消耗弹药有步枪弹21960发、轻机枪弹12180发、重机枪弹8880发、步兵炮弹120发、手榴弹163枚、掷弹筒弹319枚、山炮弹106枚。
正因如此,战后29军威名传遍了全国,各地民众纷纷向该部捐钱捐物捐武器,29军窘迫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
在武器装备方面,29军通过收编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得到了几万支步枪,从国民政府领到了2000支汉阳造,扣押日军输送给伪蒙军的2000支步枪,另外还采购了10000支捷克造Vz.24步枪。
日军没想到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这么坚决,而且其在战场上也不占优势。鉴于当时日军手中兵力远少于29军,故而以停战谈判为名,施缓兵之计,大规模增兵。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了,既然主力部队仍在,那么为什么在之后的全面抗战中,再没听说过29军的抗战事迹呢?这支部队就此“消失”了吗?
实际上,29军的番号在全面抗战中还是有的,但不是西北军29军,而是1938年7月成立的29军,该军番号在1940年被撤销;1941年初,新编第2军又改番号为29军,到抗战胜利前,该军番号也被撤销。
其中张自忠将军的38师及2个独立旅被改编为了第59军,下辖38师及2个独立旅合编的180师;冯治安将军的37师和132师等部合编为了第77军,下属37师和132师;刘汝明的第143师扩编为了第68军,下属第143师和独立40旅扩编的119师。
1938年10月,第33集团军成立,下属第59军和77军,此后这两个军一直在33集团军编成内;而68军原本就是29军中的旁系,其脱离原29军系统后,归入第2集团军编成内。
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身为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实际仅能指挥本集团军内的几个军,而其中自己能有效指挥的59军竟只有1万余人的兵力。将军曾忧虑地说:责任加重,兵员减少,械弹不整,战斗力薄弱,将来非丢人不可。
而在张自忠将军的最后一战中,自己所率的74师2个团和特务营总计才3000人,在兵力火力的全面劣势下,将军最后牺牲在抗战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