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考却超实用!这个证助你成为儿童阅读优秀点灯人
有人说一件事情的毕业意味着另一件事情的开始。大家参与学习的课程结束了,而我们在校园里、在教室里、在家庭里乃至在社区里的实践即将持证上岗。
1. 坚守初心,守护孩子们的阅读梦想。让童年的时光里,让孩子们能够拥有更优质的、更广泛的阅读。
2. 自我成长,让改变随时发生。一个好的老师,总会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自己磨练成一面镜子,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艾登 · 钱伯斯提到的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能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宜的、深入的讨论,我们自己就要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3. 不断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课程。亲近母语的儿童阅读拓展性课程中有主题阅读、儿童诵读、图画书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等课程。在提升性课程中,有专题性阅读、汉字文化、儿童传统文化和写作课程等。我们不一定全部要在自己的教室里实践,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学校、班级、学生的特点,重点探索 2-3 类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运用已有的经验,也要边做边学,形成一些校本化的特色,变成属于自己和学校的闪亮名片。
2023 年 7 月,兴县实验小学 30 位教师在一二〇师学校参加了由亲近母语点灯人教育组织实施的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线下培训,教师们的阅读激情、学习激情由此被点燃。
她们组建学习共同体,一边读书,一边观看学习视频,同时在微信群里交流研讨,利用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大部分教师完成了 读 和 学 两大板块,十几位教师完成 练 板块。
通过对儿童阅读文本选择、教学方法等理论的学习,我逐渐构建起儿童阅读教育的完整框架。我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激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了解到选择适合儿童年龄段的读物、创造有趣的阅读环境以及运用生动的讲述方式,都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关键。
在假期为孩子们布置阅读书目,倡议并组织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好书,在共享亲子时光中增进亲子关系并传递正能量。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我学习了如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深入理解文本?如何通过定期的阅读推进课、阅读交流分享课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尝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孩子们走进阅读的世界。
这是一段艰辛而又快乐的幸福之旅。在这里受益的不仅是我,还有我的学生们。比起往年,我的荐读工作更加主动,更富创造性。
例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比较全面,从阅读计划、句段评价到阅读方法都有相关的设计,版面也布置清新美观,并分享给六年级各班使用。
在学后,我发现,在现代诗、童诗和文言文的课堂上,诵读、多形式的诵读、有感情的诵读才是主旋律,而深入阅读时的核心问题却需要少而精。
这和我们自主进行教学设计不同,那时我们总想把诗歌的精妙之处都教给孩子,于是设计了很多问题,活动,环节,还有拓展。正如课程导师孔晓艳老师所说: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的问题太多太碎,会冲淡孩子对诗歌的理解。儿童诵读教学要着力呵护诗歌本身的美感,因为阅读本身就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