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欧盟执意推动对华关税提案后,中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眼瞅此前的担忧成真,法国干邑白兰地生产商彻底“慌了”,直呼这是“灾难性”的,并要求法国政府采取行动,以免为时已晚。与此同时,西班牙经济贸易部长卡洛斯·库尔波喊话欧盟应“用尽一切可能的谈判和对话途径”与中国沟通,以免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

  据央媒报道,中国财政部计划近日在法国巴黎发行欧元主权债券,资金规模不超过20亿欧元,这是继2019年之后,中国再度在欧洲发行欧元债券。此举旨在达到三重目的,一是完善欧元主权债券的收益率曲线,为中国资本后续的欧元融资提供市场参考。二是对外释放信号,中国将坚持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降低外资对中国市场营商环境的担忧。三是增强中欧资本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双边经贸合作,为中欧关系注入一定正能量。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说起,不知道是不是看着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太猛,动了某些人的“奶酪”欧盟竟然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达35%的关税!这明摆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嘛!

  要说这欧盟里,谁对中国电动汽车“意见最大”,那非法国莫属,毕竟,法国汽车工业可是他们的“心头肉”,眼看着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法国人能不急吗?在这场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围剿”中,法国可是冲锋在前,积极奔走,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事件的“幕后推手”。

  就在欧盟关税制裁后的第4天,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自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事实上,该调查从今年1月就已经提上了日程,到今年8月就明确其存在倾销行为,但惩罚措施却迟迟没有公布。这一时间节点和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进程完全吻合,意味着中国就捏着这张“王牌”等待欧盟“回心转意”。

  欧盟GDP位列前5的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就制裁中国电车的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

  很显然,欧盟的态度变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此前欧盟执意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哪怕中方明确表示反对,欧盟也只是象征性的“微调”了一下征收关税的税率,依然决定要对华电动汽车征收17%到36.3%的反补贴税。另一方面,欧盟本来一直相信法案可以获得足够的票数,顺利通过,可随着德国、西班牙等多个欧盟成员国站出来反对关税措施,表示不希望掀起中欧“贸易争端”,导致这项法案能不能通过也变成了一个未知数。

  欧盟此次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决策,表面上看似遵循了既定的法律程序与投票规则,实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与经济考量。部分成员国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虽曾表达过对华友好姿态,中方也一再表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他们却不识抬举选择了站在美国的立场,同意对华加征关税,这背后既有迎合美国遏华战略需要的政治考量,也有试图通过此举在中欧经贸谈判中增加筹码的意图。

  电动汽车,前几年的“黑马”,现在已经成了国际市场上的“香饽饽”,我们看啊,这不,国内的电动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特斯拉为首,再加上比亚迪、小鹏等,把自己的市场份额搞得风生水起,而这让曾经在汽车领域呼风唤雨的欧盟坐不住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只能望洋兴叹的那个中国了,咱们的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和国际市场一较高下的实力,甚至在许多方面已渐渐走在了世界前列,面对这样的局面,欧盟的反应可想而知,这种害怕、焦虑的情绪真是难以控制。

  或许法方认为,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既可以讨好美国,还能迫使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法方想的很美,一箭双雕。但实际上,这就是在给法国自己找麻烦。去年,欧盟对中国的出口总额达到了近3000亿美元,但欧盟却并不珍惜中国市场,居然对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设置不正当门槛。中方对欧方这种吃饭砸锅、严重不平等对待的行径,是坚决反对的。

  西方国家现在有三重担忧,第一重是中欧贸易争端,第二重是欧洲经济增长动力缺乏的问题,新冠疫情之后,西方经济一直没能振奋,还得被动承受美国输出通胀,而后俄乌冲突爆发,欧盟只顾着跟随美国一起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

  第三重是最致命的,美联储空前宣布降息50个点之后,无论美国怎么粉饰,都掩盖不了美国经济正在下行的事实,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无非就是美国和中国,美国市场留不住资本,贸易体量就会大幅下降,欧盟如果再和中国闹了不和,就等于自断后路。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