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普京改口表示愿意和谈俄罗斯确实被打疼了
据《参考消息》报道,德国媒体称,乌克兰空军近日对俄罗斯发动了一波猛烈的攻击,150架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15个地区,这是过去两年多,乌克兰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无人机袭击。
据说这次袭击对俄罗斯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家炼油厂因受损严重产能减半,而加油站使用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三座机场使用的煤油,都出自该炼油厂。
长久以来,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的袭击,主要目标就是能源设施,随着乌克兰使用无人机的规模越来越大,俄罗斯也防不胜防。
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运用对乌克兰来说,确实是一个亮点,尤其是在军工厂遭到大规模摧毁的情况下,乌克兰的无人机制造技术,依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是,无人机终究是无人机,确实是新技术,也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并不是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尤其是对于弱势的一方。
比如说乌克兰此次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之前,俄罗斯也使用了差不多数量的无人机攻击了乌克兰本土,此外,还有100多枚导弹一起飞过去了。
比如说之前乌方上下都在炒作的“圆面包”,号称航程可达700公里,搞得很神秘,但实际上,它只能携带很少的炸药,且飞行速度极慢。
乌克兰自己制造的无人机,更多的还是根据战场需求,从实用性出发,偶尔来一次量大出奇迹的袭击,但要说靠着无人机翻盘,不现实。
这也是德媒为什么唏嘘不已,确实打疼了俄罗斯,但也只能到打疼这个程度,而且还是偶尔打疼一下,扭转不了自己被动挨打的局面。
不过目前来看,随着冬季的到来,乌克兰的无人机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显着,尤其是打击了俄罗斯能源设施之后。
俄罗斯的能源设施是其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基础,攻击这些设施能够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虽然从整体上看,这种打击并未能显着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
目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都表示愿意和谈,反映出乌方加大对俄罗斯本土的打击之后,对局势产生的影响。
目前,双方都在盯着对方的能源设施进行攻击,乌克兰甚至预测,最糟糕的情况下,进入冬季之后,居民每天可能要面临20个小时停电、停暖气的极端处境。
如果乌克兰能够持续对俄罗斯的能源设施造成重大打击,应该能够得到一些谈判的筹码,但如果只是偶尔得手,甚至连再打疼俄罗斯一次都做不到,那就彻底没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