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机场联络线是上海第一条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新建市域铁路,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首通段(虹桥2号航站楼站至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预计2028年底前,机场联络线全线、南汇支线、崇明线、嘉闵线、示范区线将陆续建成通车。其中,崇明线是轨道快线公里;其余线路是市域铁路,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交通委制订轨道交通市域线基准票价(含基准费率、起乘价)。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指导下,申通地铁集团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可以对基准票价实行下浮或优惠、适时优化计价办法和换乘计价规则。

  1、基准费率:综合考虑市域线运营成本、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并参考国铁动车费率,拟订基准费率。

  方案二:实行阶梯费率,分三段累计收费。乘客乘坐距离0-20公里(含20公里),每人公里基准费率0.48元;20-40公里(含40公里),每人公里基准费率0.44元;40公里以上每人公里基准费率0.40元。

  方案二:每人次票价=第一段票价+第二段票价+第三段票价,各段票价=各段每人公里费率×乘坐里程。

  当每人次票价低于或等于起乘价,按起乘价计价;高于起乘价,则按公式计算票价。市域线、起乘价。起乘价拟定为4元(根据基准费率及计价办法测算,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线路,方案一起乘价最多可乘坐10公里,方案二起乘价最多可乘坐9.3公里;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以下线 方案一与方案二对比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发改委供图

  4、换乘计价规则。市域线之间互联互通和中转换乘,按市域线计价规则连续计价。市域线与市区线之间换乘,市域线部分按市域线计价规则连续计价(不计起乘价),市区线部分按照现行轨道交通票价体系连续计价,两者累加。

  上述票价机制适用于2024年底及以后开通的市域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新建市域线的定价机制,不是原有轨道交通票价机制的调整。

  方案比较分析看,方案一实行单一费率,与现行铁路计价规则一致;方案二实行递远递减费率,与现行市区线公里以内,两个方案票价一致;9.3-40公里,方案一部分站间票价较低;40公里以上,方案二部分站间票价较低。以机场联络线为例,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20公里以内有6个站间票价增加1元,占全部站间票价的8.3 %;20-40公里有16个站间票价增加1元,占全部站间票价的22.2%;40公里以上有8个站间票价减少1元,占全部站间票价的11.1%;其余站间票价两个方案相同。

  市域线是上海“一张网、多模式、广覆盖、高集约”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市域线差异化票价机制后,市民可以根据出行的时长、支出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有利于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市域线与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可以节省出行时间,提升出行效率和舒适度。根据优质优价原则,票价水平总体高于市区线、地面公交等公共交通(不同公共交通方式对比详见表2)。乘坐市域线频繁出行的乘客,可以使用电子计次票等优惠措施降低出行成本。

  根据乘客出行需求以及市域线特性,优化市域线列车开行方式,为乘客提供站站停、大站车等多样化选择。推进市域线与地铁一码通行、安检互认,实现乘客便捷换乘。完善市域线站点周边地面公交配套,实现市域线与公交信息互显,强化市域线与各类交通方式的衔接。

  轨道交通市域线是上海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上海市定价目录》相关规定,轨道交通基准票价属于政府定价范围。9月2日,市发展改革委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制订上海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票价机制听证会,听取社会各方面对轨道交通市域线票价机制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