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歷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诸多重大科技突破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技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工作扎实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着,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效果明显。

  “十四五”时期,我国注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生态,科技人才规模稳步壮大,科技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我国研究与开发(R&D)人员的数量从2020年的755.3万人增至2023年的1022.5万人,增幅达35.4%,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為57.5万人年,比2020年提高34.7%﹔企业R&D人员达756.1万人,佔全国R&D人员的比例持续稳定在70%以上,R&D活动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

  二是科技人才结构持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為科研主力军和生力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人员佔比超过80%。区域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对顶尖科技人才的吸引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扎实推进,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总量明显增长。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三是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据科睿唯安发布的歷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20年至2024年,中国内地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从770人次增长至1405人次,持续排名世界第二,全球佔比从12.1%提高到20.4%。2024年,全球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中国申请量為70160件,同比增长0.9%,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四是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针对从事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為导向的分配政策不断完善,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薪酬分配进一步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不断深化,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享受更大自主权,获得感显着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科研单位和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科研人员减负行动3.0深入开展,保障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制度不断健全。

  五是有利於科技人才发展的创新环境日趋完善。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设立“科学技术人员”专章,為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法治化水平提供了坚实制度基础和充分法律依据。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强化科研作风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為,加强重点领域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20年的10.56%提高到2024年的15.37%,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支撑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但当前进入科技发展新阶段,面临復杂多变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要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科技人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顶尖科技人才仍然匱乏、特定领域的科技人才培养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性仍需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服务產业发展的潜力需有效激发、国际科技交流需进一步提升等。因此,為破除科技人才发展的障碍,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十五五”期间,可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关注,并给予有效支持。

  一是以科技创新需求為牵引持续提高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准确对接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加强重点领域的科技人才培养,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及时调整科技人才培养方向和数量,注重专业知识、创新意识、跨学科思维与方法等的全面培养,推进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育人,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切实提高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二是促进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和產业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创新链產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引导科技人才面向產业需求开展研发,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產业端转移。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兼职、创业等方式深度参与成果转化,完善权益分配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互相交流,选派科技人才到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合作服务,促进科研团队研究成果高效转化。强化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推动博士后联合招收培养、联合考核使用。

  三是為科技人才提供全周期、系统化的支持。建立更加系统化、全周期的科技人才支持体系,确保支持政策和经费的稳定性、连续性。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力度。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激发更多创新思想,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实践中成长,成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率,扩大对优秀科研人员的滚动性持续支持。加大力度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人才。

  四是持续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持续落实“破四唯”,鼓励科技人才形成更多原创性、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落实针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的评价方式,引导科技人才服务支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持续落实减负政策,减少科研人员非科研精力消耗,提升科研成效。

  五是优化科研环境与创新生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不断营造以鼓励原创、宽容失败、有助於重大科技成果產出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形成更加包容、有吸引力的科研氛围,引导科研人员敢於挑战高难度、高风险的科研问题。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在局部区域形成人才优势,更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和发展生态。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车柯蒙)今年10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关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规定》的落地,对於广大从事外卖、快递等便民劳务活动的“小哥”而言,具体有哪些影响?记者採访了相关财税专家和税务部门负责人。…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夏晓伦)“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2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