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烈士找到“回家”路
“爷爷奶奶,我把爸爸带回来了,你们今天可以团聚了……”8月28日,江西省弋阳县樟树墩镇大港村公墓区,王福成一边将从父亲王丰庆烈士安葬地取回来的泥土撒在爷爷奶奶的墓前,一边轻声诉说,泪水模糊了双眼。
说起这段歷程,王福成说,自己最要感谢的人,就是坚持16年為烈士寻亲的“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烈士的遗孀叶庆华。
2009年,叶庆华看到一档关於烈士的电视节目,了解到在战争年代不少革命烈士牺牲后,因各种原因没能“回家”。打那以后,她便走上為烈士寻亲之路。
去年10月,叶庆华在整理新四军烈士资料时,发现王丰庆烈士和她外公黄元庆都是弋阳人,都是1927年参加弋横暴动、1927年入党,外公北上参加长征,他留在苏区打游击。1940年11月,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独立第一团团长的王丰庆率部在吊桥(今武进区前黄镇观咀村吊桥自然村)遭遇千余名日军围攻。為掩护战友突围,王丰庆壮烈牺牲,时年34岁。今年5月,叶庆华辗转联系到武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王丰庆烈士安葬在寨桥烈士陵园后,又通过弋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到了王丰庆烈士的继子王福成。
“自1927年深冬离家,爸爸就再也没有回来。”王福成告诉笔者,爷爷奶奶在世时常常在村口守望,最终隻等来一纸革命烈士証明书。临终前,爷爷拉着他的手说:“你要想尽办法找到你爸,带他‘回家’!”爷爷的叮嘱,王福成铭记在心。2006年,王福成的儿子王万明曾前往江苏宜兴寻找线索,但无功而返。“得知爸爸的安葬地后,我当天就来到爷爷奶奶坟前告诉了他们,并从他们坟前取了捧土。”
8月6日,叶庆华陪同王福成来到寨桥烈士陵园。王福成把从爷爷奶奶坟前取的那捧土撒在了王丰庆烈士的墓上……
让叶庆华和王福成感动的是,当地乡亲从未忘记烈士,他们為烈士竖起纪念碑,修建烈士陵园,一年一年守护。村民朱秀春从小就听母亲讲当年的故事,几十年来,她给大家义务宣讲王丰庆烈士的英勇事跡。前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还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精心修復了王丰庆烈士的照片……
吊桥村突围战,新四军官兵伤亡逾200人。85年来,乡亲们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希望能帮助这200余名无名烈士找回名字、找到家人,让他们早日‘回家’!”
“我愿意做提灯者,照亮他们回家的路。”从常州归来后,叶庆华再次出发——让更多烈士早日“回家”。(郭志伟)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