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吃好一餐饭竟有这么多意见?首场示范版大讨论或有“新解”
在颛桥镇君莲党群服务中心举办。高校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书记代表、居民代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如何办好党群服务阵地里的社区食堂。
据悉,本次大讨论分三个阵营,由居民代表、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代表等组成的消费方,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人人观察员,由社区食堂经营负责人、街镇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周边居村负责人组成的运维方,每个阵营有位专家列席,大家围绕社区食堂怎么样、怎么了、怎么办,从现状、问题、建议三个维度充分探讨。
这几年,闵行全面推进居村党群服务站建设,着力打造家门口美好生活地,尤其是居民关注的社区食堂和助餐点,成为刚需标配。2023年,全区100个实事项目中,社区食堂和助餐功能覆盖率达到了74%,受到了群众欢迎。但在推进过程中,社区食堂也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群众对选址、口味、设施、服务、价格等提出多元意见,表示家门口的食堂“不仅要有、更要好”。
“我在附近工作,带孩子来过一次,菜品选择比较少,口味小朋友不喜欢。”“我觉得口味还可以,但过了中午12点,菜就少了,选择余地不大。”“感觉价钱还有点偏高,一份糖醋排骨比其他饭馆贵。”“我是网约车司机,希望食堂开放时间能不能再延长一点,有时候晚一点过来,基本没什么吃的了。”……
讨论伊始,现场除了1位居民表示经常会去社区食堂吃饭之外,大家对君莲惠民大食堂的现状还是以“吐槽”居多,主要集中在距离远、价格贵、品种少等方面。对于家门口的食堂,居民们有期待,也有失望之处。
面对居民的真实评价,运营方也有自己的烦恼。“我们运营3个月来,日均客流量从4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最多的时候超过了200人,可以说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君莲惠民大食堂负责人田中心说,“我自己也经常在这里吃,食品安全方面大家放心。不过,目前食堂还处于少许亏损的状态。”
对于大家很关心的价格,田中心现场做了回应。“我们做了二三十年餐饮,有自己的供货渠道,采购的价格还算比较优惠,基本是批发价,但所有菜品都是现做的,比如清蒸鲈鱼,都是当天活杀的,不是冰冻的,更不是预制菜,成本摆在那里,更何况我们的价格已经比之前的运营方降了20%。”
主持人秦畅带大家和田中心算了一笔账。社区食堂免去了店租、水电费,成本主要由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构成。“我们的收入来源就靠客流,客流量大才有盈利的可能。按照目前的价格水平,日均客流量达到300人才能有微薄利润。”
关注的背后是公众对民生和基层公共服务的期待。一位从2006年开始做老助餐服务的老板表示,社区食堂和做餐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用养老的理念去做社区食堂,至少60%是为老服务。“去年市里公布的优秀社区食堂,我们发现老年人需要的是物美价廉。”
上海交大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吉认为,从长远来看,政府对社区食堂的运营补贴会越来越少,未来的社区食堂市场一定是分层的,有些可能是高价菜,比如养生餐、健身餐、零脂零卡食物,可以面向年轻人。另外,社区食堂不仅仅是食堂,也能变成活动空间,成为党群服务功能的一个延伸,政府才有持续补贴的理由。
怎样因地制宜满足助餐需求?如何因策设计社区食堂创建模式?怎么服务好全龄友好?……现场,人人观察员跳出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局限,从更宽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探讨党群服务阵地里社区食堂运维实现方式与模式,其他街镇做得好的运维方分享经营经验。
面对距离远的问题,外卖员朱小哥提到,饿了么已经推出为老送餐板块,如果社区食堂能够统计好份数和地址,愿意帮忙送餐到各个社区。说到服务群体,颛桥镇人大代表表示,社区食堂不应该只服务于老年人,还要扩大覆盖面,可以引入社会资源,让符合政府标准的、有经验的餐饮企业参与进来,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的菜品和饮品。对于经营成本,一位民政干部建议,聘请一些弱势群体承担洗碗之类的工作,民政对企业也有一定补贴,还能帮助企业减免一些税费。对于服务人群,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不能只做老年人吃的,可以做一些例如重辣的菜式,符合其他人群口味。
“我们会尽最快把早餐做起来,居民有需求可以去食堂预约场地,和社区邻里一起做汤圆、包饺子。”“我们也可以为大家准备一些成本价出售的点心等菜品。”……在居民和人人观察员推心置腹的出谋划策中,食堂负责人决定从开发亲民套餐、开放早饭、投身社区公益、共享服务场地等多个方面着重发力,同时也邀请大家成为“人人品质监督团”,共同打造君莲片区美好生活地。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唐有财作为邀请专家点评:“社区食堂承载着大家很多期待,老百姓希望花样要多,价格要低,政府也有相应的考核评估,老板有他的要求,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社区逻辑、老百姓生活逻辑全揉在一起。要怎么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这不仅是一个社区食堂的运营能力,也体现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推动能力。这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治理共同体,人人都应该成为治理的主体。”
为加快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闵行区委组织部依托城市治理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同城项目“如何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系列大讨论,聚焦载体阵地建设,问需问计问效于民。接下来,闵行将围绕“在这里,感受城市的法治、乡愁、烟火气、朋友圈”等话题,聚焦城市保障房治理体系、城乡一体化探索、普惠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更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