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3月5日是今年春运最后一天,在为期40天的春运中(1月26日至3月5日),贵阳三大铁路车站累计发送旅客473.4万人次,同比增长25.5%。

  其中,贵阳北站发送316.6万人次,同比增长23.6%;贵阳东站发送59.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贵阳火车站发送96.9万人次,同比增长43.6%。贵南高铁贵州段累计发送56.9万人次,其中荔波站发送9.7万人次。

  2024年春运,贵阳铁路部门聚焦新政策、新变化、新需求,进一步细化客运组织、售票以及旅客乘降组织方案,强化人员准备,全面强化设备设施维护,打造温馨舒适的出行环境,尽最大努力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优化运能运力配置供给,精准匹配旅客出行需求。按照“充足安排、按需启动、响应快速、应急有备”的思路,科学安排春运方案。精准匹配客流需求,动态安排好运力梯次投放。根据铁路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数据,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动态研判客流走势,梯次安排运力投放,春运期间贵阳三大铁路车站日均加开列车110余趟;增开夜间高铁,在需求旺盛的北京、上海、广州等方向增开夜间高峰线动车组列车。

  以人为本深化服务创新,优化旅客全方位出行体验。做好2024年春运服务新举措、12306新功能宣传,打造更加便捷、智能的春运旅途;扩大改签范围,旅客在开车前和开车后当日均可改签预售期内车票,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不收取改签费;增加候补订单数量,每名旅客可提交的待兑现候补订单数量由2个增至6个,每个订单最多可添加9名乘车人。(记者左春林)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作用,不同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

  如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高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的源动力作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了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迫切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发展“从0到1”的根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记者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乘高质量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