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2023年8月20日11时42分许,104国道南京花旗营段,安徽来安县开往林场站的城际公交车(皖M03799D)行驶中突然起火,火灾造成乘客2人死亡(其中一名儿童),另有5人局部烫伤。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为一乘客携带的锂电池电瓶自燃造成。

  昨天,滁州交通运输局紧急通知:为加大违禁品查处力度,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现紧急要求各企业加大对公交乘客携带违禁品的查处力度。

  相关电池技术专家说,电池被暴力磕碰导致电池内伤、磕碰或撞击导致电池包外壳损伤、电池浸水导致内部连接发生短路,都是电池自燃的外在因素。

  自燃的内在因素也分几种情况:使用非标充电器,导致电池过充甚至电池保护板损坏。电池在过度充电情况下,化学物质非常活跃,一旦颠簸、碰撞就容易“自燃”。锂电池每隔一定时间需要补电,不然会缺电无法使用,强硬充电可能会析锂,长时间堆积后有导致刺穿正负极隔膜造成短路的风险。

  此外,用劣质电芯、过流能力不够的连接方式、电池长时间在超载条件下运转、线路老化严重等都可能引发自燃。

  中国自行车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绿源集团总裁、国家高级工程师倪捷说,电瓶爆炸原因有三点:温度、本身产生氧气、电瓶里有有机质(燃料),这三者都具备了,就可能发生爆炸,在不充电的情况下电瓶也会爆燃。“千万不要把电瓶带到室内,不管充不充电。”

  8月初,在北京召开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调研座谈会,相关电池厂家表示,有问题的不是锂电池,而是劣质、非正规的锂电池。

  据中国企业数据库统计,目前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企业仅有1496家,而大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相关企业已超过4.4万家,其中包含大量非法组装锂电池的小工坊。

  国家应急管理部也就南京公交起火事件发布安全提醒:要购买正规合格的锂电池产品,避免存放在潮湿、高温等部位,尽量远离易燃可燃物,日常使用时不能挤压、摔击……当锂电池起火时,干粉灭火器只能扑灭周边火焰,无法有效阻止锂电池热失控,适合采取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

  2020年,南京市公安局发布乘坐公交车禁止携带的物品详细目录,禁止携带上车的易燃易爆品主要有:

  《刑法》的第130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深圳一位安防业内人士告诉橙柿互动,公交车暂未推行锂电池检测,主要基于成本以及技术实现两方面考虑。

  “锂电池检测最严的场合之一是机场,有固定式安检机以及人工复检,地铁也比较严格,像公交车这种流动性场合,中途随时有人上车下车,这就决定了检测设备或方式要有别于机场或地铁。”

  浙江一位机场、地铁安检设备业内人士告诉橙柿互动,据他所知,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专门针对公交车的安检产品。

  “技术上可以做到,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但想要推行存在难点。首先,安检设备尺寸要定做,市场是否有这个需求很难说。第二,如果公交车安装了这个设备,谁来监管?万一装了设备还是出问题,责任在谁?第三,打火机是通过安检门检测,如果放在包里通过安检机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是用探测仪检测,酒精汽油是用液体探测仪检测,也就是说,要检测这些危险品,得配备四种设备以及人员,机场可以实现,地铁也可以,但公交车这种场合,如何做到全面检测?最关键的是不一定能达到实际效果。”

  这位人士表示,即便成本和设备都可以实现,还有一点要考虑,公交车安检肯定会影响出行效率,这种检测频率或方式乘客是否接受,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

  他也表示,虽然公交车推行安检存在难点,要不要推行也存在争议,但目前一些安检设备生产厂家已就此开始发力。

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