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这位老人廷尼斯伍德1912年8月26日出生于英格兰西北部港口城市利物浦,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如今他居住在英国海边小镇的一家养老院里。

  养老院的经理介绍说,廷尼斯伍德是个“神奇的人,有很多故事”,他喜欢看报纸、听广播,还喜欢足球。这位老人平时不吸烟,很少喝酒,逢周五会吃炸鱼薯条。他认为自己的长寿秘诀是“运气好”。

  此外,这位长寿老人建议人们做事情要“适度”,“不管你是喝得太多还是吃得太多,或者是走路太多,最终都要受苦”。

  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很多人总是不断地探索各种养生秘诀和长寿方法。然而,真正的长寿秘诀往往并不是那些昂贵的保健品或者神秘的养生秘方。适度,才是我们最好的长寿秘诀。

  其实“凡事要适度”的养生智慧,古人很早就在《黄帝内经》中指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 。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则可强身延寿,安享天年。这也是很多长寿者的共同经验。

  生活中,很多人都难抵美食的诱惑。当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自己爱吃的食物,往往都会一不小心吃多了。然而,即使再好吃的食物,也要讲究适度、适可而止,饭吃八分饱。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八分饱衰老慢、更健康,更长寿。202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家在《自然-衰老》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减少25%卡路里的摄入,可将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减缓2%-3%,这也意味着死亡风险降低10%-15%。 ②

  俗话说,“动在养生,静则养心”,二者不可偏,贵在一个“适度”二字。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极度热爱运动的人,或狂热的运动爱好者,每天花很多时间运动,导致过量运动反而不长寿。

  2021年《梅奥诊所学报》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运动与健康的研究发现:“运动和健康长寿”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每周锻炼2.6-4.5小时的人,死亡风险最低,比不运动人群降低约40%。每周锻炼10小时以上的人,与每周锻炼2.6-4.5小时的人比,死亡风险反而升高,幸福感也有降低。 ③

  为什么过量运动反而不利于健康和长寿呢?研究人员解释说,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会让身体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长期如此,免疫系统功能便会下降,恢复能力减弱,从而增加疾病风险。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得安然才能活得自在。因此睡眠一定要充足,一般情况以睡7-8小时为宜,醒来轻松为睡得好。但不宜多睡,有时睡得过久反而醒来很累、头昏脑胀。

  2024年3月,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刊发了一篇关于睡眠的研究显示,7小时左右的睡眠最延寿,过长过短的睡眠时间都会促进身体生物学衰老④。《健康中国行动》中建议成年人每天睡觉的时间平均保持在7-8小时。

  平时总听见关于“胖点好还是瘦点好”的争论,甚至有些老人觉得自己有点胖,总和体重较劲。无数事实证明,过胖、过瘦都不利于健康长寿。

  2021年,医学期刊《流行病学年鉴》刊登的一项长达73年的研究显示:体重确实与死亡率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在考虑到性别、病史、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发现:年轻时能够维持正常的体重,年老时体型微胖的人死亡率更低。 ⑤

  换句话说:年轻时不要过胖和过瘦,保持健康体重。年长了适当微胖更有利于抵御疾病,所以年纪大的人如果是微胖,千万别再和体重较劲。

  在遇到大喜大悲的突发事情时,一定要防止乐极生悲、哀而不伤。很多长寿老人都有一个特点——心胸大、想得开。在遇到愁心事、悲痛事时,能够看得远,想得开,勇于面对,及时化解。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遇到再大的事情,也要尽可能沉得住气、情绪稳定。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猝死诱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情绪激动,高达26%。 ⑥

  情绪是健康的开关,当情绪出现大幅波动时,我们的血压、心率、内分泌激素等都会有大幅变化。生活中大悲大喜等过激的情绪,都应该尽力避免。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