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参政39岁暴亡生前不可一世的多尔衮因何没有称帝?
1649年不可一世的豫亲王多铎英年早逝了,他战功赫赫,戎马一生,是掌握大清权力七年的摄政王。
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让八王议政,那时多尔衮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就已经参与到国家政事中了。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成为镶白旗旗主。同年努尔哈赤去世时,他的母亲被迫殉葬了。当中存在很多谜团,大妃没有殉葬的义务,况且努尔哈赤死前还召见了大妃,他们说了什么?
在重要的战役中,镶白旗都是打头阵的,山海关之战,潼关之战,扬州之战都是多尔衮、多铎的部队,无坚不摧。
皇太极在听取了他的意见,对机构做了改革,此外朝中各种人事任命都经过他的手,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
大清入关前20多年里,他东征西讨,击败了漠南蒙古和李氏,为入关扫清了障碍,并且最后率军入关一统全国。
多尔衮,身边从不缺女人。他13岁就已娶妻,之后又断断续续娶了十多个妻妾。首要任务就是绵延子嗣。
临死前几天,他还纳了两个妃子,可他的子女却很少,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爱新觉罗·东莪。据说其母是高丽宗室李世绪的女儿。
史料记载,1640年松锦之战,一次两军交战之时,多尔衮带头冲锋,并且奋勇杀敌,即将取得胜利。
多尔衮不当皇帝并非野史中所说的,与孝庄太后有私,愿意扶持福临。而是多重因素迭加,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各路人马争夺皇位,最有实力的豪格、多尔衮、福临你争我夺,在庄妃的操作下,她的儿子福临,得到了六旗的支持。
豪格背后有正蓝旗,正红镶红三期的支持,睿亲王多尔衮只有正白镶白支持,实力强劲的正黄镶黄是皇太极的亲信,几方相持不下。
多尔衮只得到两白旗的支持,这反映了当时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矛盾,自立的条件不成熟,多尔衮最后决定拥立福临为帝,自己为摄政王。
入关后,八旗中两黄旗和两白旗为了圈地相互攻击,这背后是不同势力的夺权。多尔衮找幕僚商议,谭泰建议多尔衮以调解圈地为理由,修永平城,随时可以攻入京师,取代顺治。
一切都在计划中,可在这个时候,多铎染上天花,在外打仗的多尔衮立刻赶回去,要见自己弟弟最后一面。
多铎去世后,多尔衮变得消极,他知道自己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他经常外出打猎消磨时间,可这样的老手居然摔下马,十二月初九居然去世了。当中野史疑团重重,人们一直都在探究原因。
多尔衮意外身亡的消息传到京城,举国服丧。顺治皇帝令“臣民易服举丧。他还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去城门,迎接多尔衮尸首。
就连他的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被追封为义皇后,祔享太庙;还将铎家的五子多尔博过继到多尔衮名下,世袭睿亲王爵位;还提拔了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顺治八年正月,福临亲政,多尔衮的心腹苏克萨哈突然告发,多尔衮私藏龙袍,图谋不轨,被压制多年的顺治终于有机会出气了。
他将多尔衮母子及妻所得封典全部去掉,家产充公,并掘其墓葬,陪葬品全部收归国库,甚至还将多尔衮的尸首拉出来斩首鞭尸,又将多尔衮领有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旗下。
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即位才为他平冤昭雪,恢复他睿亲王封号,并称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