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半数以上指标进展缓慢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远景及全球减排目标,呼应即将在迪拜世博城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8),凤凰卫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及落基山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RMI)于2023年11月1日-2日主办第三届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主题为“共绘 共筑 共赢 可持续未来”。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凤凰网联合主办本次峰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COP28联合国气候大会主席国身份参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阿联酋驻华大使侯赛因本伊卜拉欣哈马迪、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等近80位嘉宾出席峰会,就绿色可持续未来、气候投融资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低碳发展、零碳旅游及智慧出行、重点行业供应链绿色转型、食品行业与消费品行业的低碳转型等话题分享、交流。
涂瑞和表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面临三大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一是气候变化,二是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三是污染和废物。这三重危机相互关联,一个危机的恶化会导致另外两个危机的恶化,一个危机的缓解也会带来另外两个危机的缓解。
涂瑞和介绍了斯德哥尔摩会议50年以来,全球的环境治理取得的值得骄傲的成就,并介绍了全球环境治理两个比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指出,“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目标”的评估的结果令人担忧,我们离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还很远,半数以上的指标进展缓慢,停滞不前,有的具体指标甚至在逆转。要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各国政府全社会都积极采取行动。
他表示,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各国重申积极并有效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目标”,呼吁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积极行动起来,填补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资金缺口,各国政府各利益相关方普遍的共识是:我们需要采取更紧急更有效的行动去落实和实施那些各方已经达成的目标,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落实、落实、再落实。
尊敬的徐威主席,尊敬的卢女士,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先代表,尊敬的李婷女士,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尊敬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驻华大使侯赛因本伊卜拉欣哈马迪先生,尊敬的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先生,尊敬的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先生,感谢各位的参与,今天能够跟各位共聚一堂,听取各位跟我们分享的洞见,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我想继续接下来部分的探讨用我自己的母语中文,我想分享一些全球环境保护方面的进展,当前的状况,挑战方面的信息,也展望一些未来的行动。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开始起步,斯德哥尔摩会议50年以来全球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不少值得骄傲的成就。
一是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各国政府纷纷设立了负责环境事务的机构,将环境部的名称更新为环境与气候部或者就是气候部。
二是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将环境权写入国家宪法,去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明确享有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是一项普遍的人权,各国政府和各国的立法部门已经制定了数不清的保护环境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三是以政府间组织为主导的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与合作机制逐渐建立和发展,并且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联合国作为最大的政府间组织,定期召开环境与发展领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高级别会议和首脑峰会,凝聚各国的共识,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推动各项环境保护计划和规划倡议的实施。
四是以全球公约和地区性协定为标志的国际环境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环境公约有50多项,比如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管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等。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临的挑战已经非常严峻,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面临三大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一是气候变化,二是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三是污染和废物。这三重危机相互关联,一个危机的恶化会导致另外两个危机的恶化,一个危机的缓解也会带来另外两个危机的缓解。
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办的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上发布的相关报告告诉我们,2015年制定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目标到今年恰逢进程过半,可是评估的结果令我们很担忧,我们离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还很远,半数以上的指标进展缓慢,停滞不前,有的具体指标甚至在逆转。要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各国政府全社会都积极采取行动。
最近两年在全球环境治理有两个比较大的进展跟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就是控制塑料污染的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在2024年底以前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削减和控制塑料污染的公约,现在联合国环境署正在组织国际谈判委员会,下周马上要开始第三次会议。2023年由中国担任大会主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框架,确定了2030年是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的近期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方案,以及到2050年实现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愿景目标。
到2025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资金总额,将至少增加到每年200亿美元,到2030年至少要增加到每年30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至少要筹集到2000亿美元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长远目标还明确,确保有充分的实施手段,填补每年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7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2021年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会大会上,中国政府宣布捐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环境第八次增资周期,各国捐款的政府承诺未来4年,2022-2025这四年,捐资总额达到53.3亿美元,比第七个增资周期捐资额增加了30%,这是一个很大的增幅。
今年8月,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第七届大会上批准在全球环境基金下设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以筹集资金支持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这项基金已经启动运作,加拿大和英国率先向该基金分别捐款了2亿加元和1000万英镑。
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办了联合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峰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会上发表的正式声明告诉我们,各国领导人重申积极并有效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积极行动起来,填补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资金缺口,各国政府各利益相关方普遍的共识是:我们需要采取更紧急更有效的行动去落实和实施那些各方已经达成的目标,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落实、落实、再落实。